序号
|
故障特征
|
故障原因
|
检查与排除方法
|
1
|
连动
|
交流接触器剩磁或油污造成失电延时,顺序开关故障或交流接触器动作配合不当
|
检查交流接触器失电是否延时返回或卡滞,顺序开关触点动作顺序是否正确。清除交流接触器铁心油污,必要时予以更换。调整顺序开关顺序或改进电气控制回路,确保逐级控制分接变换
|
2
|
手摇操作正常,而就地电动操作拒动
|
无操作电源或电动机控制回路故障,如手摇机构中弹簧片未复位,造成闭锁开关触点未接通
|
检查操作电源或电动机控制回路的正确性,消除故障后进行整组联动试验
|
3
|
电动操动机构动作过程中,空气开关跳闸
|
凸轮开关组安装移位
|
|
4
|
分接开关无法控制操作方向
|
电动机电容器回路断线、接触不良或电容器故障
|
检查电动机电容器回路,并处理接触不良、断线或更换电容器
|
5
|
电动机构正、反二个方向分接变换均拒动
|
无操作电源或缺相,手摇闭锁开关触点未复位
|
检查三相电源应正常,处理手摇闭锁开关触点接触良好
|
6
|
远方控制拒动,而就地电动操作正常
|
远方控制回路故障
|
检查远方控制回路的正确性,消除故障后进行整组联动试验
|
7
|
远方控制和就地电动或操作时,电动机构动作,控制回路与电动机构分接位置指示正常一致,而电压表、电流表均无相应变动
|
分接开关拒动、分接开关与电动机构连接脱落,如垂直或水平转动连接销脱落
|
检查分接开关位置与电动机构指示位置一致后,重新连接然后做连接校验
|
8
|
切换开关时间延长或不切换
|
储能弹簧疲劳,拉力减弱、断裂或机械卡死
|
调换拉簧或检修传动机械
|
9
|
分接开关与电动机构分接位置不一致
|
分接开关与电动机构连接错误
|
查明原因并进行连接校验
|
10
|
分接开关储油柜油位异常升高或降低直至变压器储油柜油位
|
如调正分接开关储油柜油位后仍继续出现类似故障现象,应判断为油室密封缺陷,造成油室中油与变压器本体油互相渗漏。油室内放油螺栓未拧紧,亦会造成渗漏油
|
分接开关揭盖寻找渗漏点,如无渗漏油,则应吊出芯体,抽尽油室中绝缘油,在变压器本体油压下观察绝缘护筒内壁、分接引线螺栓及转轴密封等处是否有渗漏油。然后,更换密封件或进行密封处理。有放气孔或放油螺栓的应紧固螺栓,更换密封圈
|
11
|
变压器本体内绝缘的色谱分析中氢、乙炔和总烃含量异常超标
|
停止分接变换操作,对变压器本体绝缘油进行色谱跟踪分析,如溶解气体组分含量与产气率呈下降趋势,则判断为油室的绝缘油渗漏到变压器本体中
|
检查与排除方法同序号10
|
12
|
运行中分接开关频繁发信动作
|
油室内存在局部电源,造成气体的不断积累
|
吊芯检查有否悬浮电位放电及其不正常局部放电源
|
13
|
分接选择器或选择开关静触头支架弯曲变形造成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超标,分接变换拒动或内部放电等
|
分接选择器或选择开关绝缘支架材质不良,分接引线对其受力及安装垂直度不符合要求
|
更换静触头绝缘支架。纠正分接引线不应是分接开关受力。开关安装应垂直呈自由状态
|
14
|
连同变压器绕组测量直流电阻虽不稳定状态
|
运行中长期不动作或长期无电流通过的静触点接触面形成一层膜或油污等造成接触不良
|
每年结合变压器小修,进行
|
15
|
切换开关吊芯复装后,测量连同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发现在转换选择器不变的情况下,相邻二分接位置直流电阻值相同或为二个级差电阻值
|
切换开关拨臂与拐臂错位,不能同步动作,造成切换开关拒动,仅选择开关动作
|
重新吊装切换开关,将拨臂与拐臂置于同一方向,使拨臂凹处就位。手摇操作,观察切换开关是否左右两个方向均可切换动作,然后注油复装,并测量连同边绕组直流电阻值,以复核安装的正确性
|
16
|
储能机构失灵
|
分接开关干燥后无油操作;异物落入切换开关芯体内;误拨枪机使机构处于脱扣状态
|
严禁干燥后无油操作,排除异物
|
17
|
切换开关动触头
|
切换开关形臂中性线,为裸多股软线,易松散并坐落在切换开关相间分接接头间,在级电压下易击穿放电
|
切换开关Y形臂中性线加包绝缘
|
18
|
分接开关有局部放电或爬电痕迹
|
紧固件或电极有尖端放电,紧固件松动或悬浮电位放电
|
排除尖端,加固紧固件,消除悬浮放电
|
19
|
断轴
|
分接开关与电动机构连接错位或分接选择器严重变形
|
检查分接选择器受力变形原因,予以处理或更换转轴。进行整定工作位置的判断,并进行连接校验
|